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个问题有点扎心了。中国在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后,一直致力于早日从制造大国变为创造大国。可是要想成为创造大国只靠经济实力还是远远不够的。还要在经济体制、法律环境、创新氛围等方面做出明显改善才有可能。而这些方面我们的差距仍然是十分明显的!
此外,中国的科技界、学术界、业界长期以来受到急功近利等短期利益驱使,不重视基础性研究,基础性投入。只重视短期效益领域。使我们在科技软实力方面与欧美的差距始终没有缩小,甚至还在扩大之中。一位院士在谈到我们的核心技术为何总是不如人的原因时,也实事求是地提出了问题所在:国内企业推出了很多操作系统,但这些操作系统没有自主编写的内核,基本是基于Linux的发行版,或是AOSP二次开发的产物。国内诞生了海思、展锐等一批CPU公司,但无一例外都是引进ARM、英特尔、IBM、高通等公司的CPU核,自己完成SoC设计,在底层技术上依赖外商。国内诞生了一批GPU公司,格兰菲技术源自S3,芯动科技购买了Imagination的GPU核,还有一些公司虽然标榜自主设计,但其实也购买Imagination的GPU核,或使用英伟达开源的代码。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。
CPU OS GPU都是AI的基础。这些方面不行,AI从根上就立不起来。再者AI的三大基石:数据,算法和算力。都是很烧钱的。一位AI人士举例,某数据公司有中文数据量700亿~1000亿条,每天定期更新3亿条,据了解,这比ChatGPT在中文世界的数据量多,如果有研究者想要下载,先得支付30万的下载费,这只是大模型训练中一个很小的环节,你可以想象它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机器,电费都是天价。
国内目前最接近chatGPT的产品是百度的“文心一言”。百度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企业,在BAT阵营里曾严重掉队,但创始人李彦宏发誓要在AI领域赶上来。多年来也确实在人工智能领域默默耕耘,在人工智能汽车有了不少进展。GPT技术是与百度的发展方向完全重叠的,近年也在布局与研发。“文心一言”就是类GPT产品,按计划有望在今年3月底发布内测版。但是据业内人士评论,百度的“文心一言”无论是从推出节点,还是开发进度上看,百度都是有点被动了。由于与美国OpenAI公司投入上的差距,预计“文心一言”的技术水平与chatGPT将有所差距。
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现状。我们知道“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”。我们在AI基础领域的差距,必然反映在成果上。我们只能寄望于在更长的发展周期上,在解决了诸多基础差距的条件下,在长跑中取胜吧!